or
收件人email:
寄件人姓名:
寄件人email:

Justin 博士

現職:
多家上市公司 特聘顧問/大黑帶
僑擎創新 總經理
2015~ CSSS中華六標準差學會 第4~6屆理事、常務理事
2018~ VEST台灣價值工程學會 第1~2屆理事&研發教學主任委員
2018~ IEI經濟部工業局智慧電子學院 特聘顧問
2022~ 雲林科技大學 業師
2023~ 中國文化大學 講師

學歷:
國立清華大學 工業工程與工程管理研究所 博士
台灣科技大學 資訊管理研究所 博士

經歷:
電子產業:品保 經理/大黑帶
傳統產業:設計/規劃/業務/估算/生產 主任
管理顧問:美商IEG 大中華區 首席顧問
2013~2023 顧問服務:特聘顧問
中國生產力中心/工研院產業學院/自強工業基金會/台中世貿
電路板協會/資策會/桃園市工業會/彰化縣工業會/新竹縣工業會
食品研究所/新竹縣工業區廠商協進會/彰化縣勞資關係協進會
南科產學協會/品質經理人協會/中衛發展中心
2011~2023 TMS僑擎創新 技術總監
2011~2023 文大/雲科大/龍華科大/健行科大(清雲) 業師
2016~2022 國際期刊 審稿委員
2017~2021 國立大學博士/碩士論文 口試委員
2016~2020 TDSF台灣資料科學協會 產業講師
2016~2019 SSI中華系統性創新學會 講師
2017~2019 UL(DQS)合作輔導顧問
2014~2017 VMIT中華價值工程學會 推廣委員
*資格/認證
六標準差(六西格瑪):MBB大黑帶 (BMG, IEG國際認證)

創新工程:TRIZ Level-3 (MATRIZ國際認證), VMA副價值工程專家 (SAVE國際認證), VE MOD-II結訓 (SAVE)

品質工程:CQC品質顧問師, CQM品質管理師, CRE可靠度工程師, CQE品質工程師, CQT品質技術師, QCC輔導員, CQPE品質實務工程師

品質系統:IATF16949:2016主任稽核員, ISO9001:2015主任稽核員, IECQ QC080000:2017內部稽核員, 綠色供應鏈管理師, 菁英稽核員結訓, ISO14067:2018碳足跡標準主導查證員, ISO14064-1:2018溫室氣體盤查標準主導查證員

生產製造:CMMS製造管理師, 工業工程師, 精實管理工程師, 精實管理技術師, 品質管理技術師, 生產管理技術師

數據分析:CAIQE人工智慧品質工程師, CASA資料科學專業能力認證, 初/中級統計認證, BI商業智慧規劃師, SPSS商業數據分析師, 大數據資料科學人才結訓, AI 醫學影像分析結訓

企業管理:首屆CNS專案管理師認證培訓, 專案管理師結訓, 消費者行為分析師, 調查與研究方法分析師, CSQP服務專業師, CIIE服務管理師, 服務管理技術師, 產業分析師結訓, 人力資源管理師, 教育訓練發展管理師, 大數據人力資源管理師
*數據分析:
Excel之資料前處理、Excel之機器學習實務班、ML機器學習於知識管理上之應用、ML機器學習於品質問題上之應用、Python之資料前處理、Python之機器學習實務班、R軟體之資料前處理、R軟體之機器學習實務班、Weka之機器學習實務班、Data資料科學導論、Excel之資料視覺化實作、Excel在基礎統計上之應用、Excel產品數據化分析、Python之資料視覺化實作、Python在基礎統計上之應用、R軟體之資料視覺化實作、R軟體在基礎統計上之應用、Stat信賴區間、Stat相關與迴歸分析、Stat假設檢定、Stat無母數檢定、Stat進階統計分析、Stat應用數據分析,提升管理效能、Stat變異數分析ANOVA、Stat基礎統計分析、

*創新工程:
BM商業模式創新、DT設計思考、TRIZ系統性創新方法、TRIZ專利再生、TRIZ專利迴避、TRIZ專利強化、TR技術地圖、SCAMPER奔馳法、六項思考帽、心智圖法、曼陀羅思考法、

*研發工程:
DFSS設計六標準差、RSM反應曲面法、TD公差設計、VE價值工程、CE同步工程、CE同步工程(管理面)、DOE統計實驗設計、FTA故障樹分析、Kano狩野模式、PM新產品專案管理、QFD品質機能展開、RA可靠度統計分析、RD產品開發之整體成本概念思考、TM田口方法、VOC客戶需求分析、APQP先期產品品質規劃、FMEA失效模式與效應分析、NPDP新產品開發流程、NUDD新獨難異、PPAP生產零件核准程序、RD研發經理制度與管理實務、RM風險矩陣、

*經營管理:
IA產業分析、BPI企業流程改善、BPR企業流程再造、COP客戶導向流程管理、CS顧客滿意度衡量及統計分析實務、Flow工作流程改善的創新思維、GT賽局理論、Log邏輯思考系統化分析、OKR目標與關鍵結果、Risk降低營運風險之辨識與改善、Risk風險分析與危機管理、Stat應用數據分析,提升管理效能、Strategy策略地圖、Strategy策略規劃、VOC提升企業競爭力之問題發掘與改善機會辨識、BMG標竿管理、BSC平衡計分卡、Excel管理報表分析與圖表溝通、Excel辦公實務達人、KPI工作流程的績效衡量與控制實務、KPI提升績效的流程管理與改善、KPI績效設定及管理、MBO目標管理、MBP方針管理、PM工作規劃執行與控制實務、PM專案規劃與管理應用技巧、PM專案管理、PM專案管理整合應用工作坊、

*品質工程:
DMAIC六標準差、LSS精實六標準差、QE品質設計師、RSM反應曲面法、Shainin謝寧實驗設計、TD製程公差設計、TM動態田口方法、CQE品質工程師、DOE統計實驗設計、IS&ISNOT差異分析法、Minitab軟體應用、QE品質管理師、QE進階品質工程師、RCA要因統計分析、TM田口方法、3L5Why、8D問題分析與解決、CQT品質技術師、KT問題分析與決策邏輯、MSA量測系統分析、PSDM問題分析與決策、QCC品管圈、QCC輔導員培訓、QC七大手法、QC新七大手法、QE基礎品質工程師、SPC統計製程管制、

*品質管理:
高階策略規劃導引、CS顧客滿意度衡量及統計分析實務、Kano狩野模式、Stat製造統計品質與改善、TQM全面品質管理、Audit內部稽核訓練、Audit客戶稽核準備、COQ品質成本提案改善、CP管制計畫、CS製造業客訴處理、Gauge量測儀器校正管理、IATF16949:2016、IATF五大核心工具、Inspect檢驗與測試、IQC進料檢驗、ISO9001:2015、LPA分層過程稽核、Mfg品質變化點管理、POKA-YOKE防錯法、QBQ問題背後的問題、QC品質管制、QI提案改善、Risk風險管理、Safety產品安全與產品責任、Sampling抽樣計劃與技術、SOP企業流程標準化建立與改善實務、SOP品管組織與標準化、TQM新品質意識、

*生產管理:
4T技術強化生產管理活動、生產力4.0之3T管理模式、IE工廠佈置與時間分析、Lean精實生產、MFG製造品質與改善、SQM供應商輔導與管理、TPM全面生產維護、TPS豐田式生產管理、VSM價值溪流圖、5S目視管理、5S現場管理、EC工程變更管理、Flow流程圖應用實務、IE七大手法、IE工作改善/簡化與提案技巧、IE設施規劃、IM存貨管理、IPQC製程管理與監控、IQC進料管制、MC物料管理、Mfg生產現場之工作改善技巧、Mfg生產現場主管之走動式管理技巧、Mfg全方位生產管理、Mfg品質變化點管理、Mfg幹部如何處理現場常見十大問題、PC生產排程規劃、PC多樣少量、POKA-YOKE防錯法、

*服務管理:
CS顧客滿意度衡量及統計分析實務、CSQP服務業品質專業師、CS顧客抱怨處理、Flow服務藍圖、QC服務品質之衡量與管制、QC服務品質相關調查方法、QI服務品質改善方法、SOP服務標準化及服務配套、VOC服務需求分析與服務設計、

*其他:
Stat應用數據分析,提升管理效能、PM工作規劃執行與控制實務、內部講師-知識萃取、內部講師培訓、時間效率管理、基礎主管訓練、衝突化解與溝通、
*輔導/授課企業
華為技術(網通)、力積電/力晶半導體(DRAM)、友達光電(面板)、群創光電(面板)、奇美電子(面板)、統寶光電(面板)、台達電子-林口/台南/中壢廠(電源及零組件,自動化,基礎設施)、乾坤科技(被動元件,節能功率模組,白金溫度感測器)、京元電子(封測)、晟碟電子(記憶體)、璨圓光電/晶元光電(LED)、泰林科技(封測)、新能微電子/力林科技(IC設計)、漢磊科技(IC製造)、昇陽光電(太陽能板)、瀚宇博德(PCB)、富積電子(SMT)、恆顥科技/仁寶集團(觸控面板)、光頡科技(被動元件)、景碩科技(IC載板)、力智電子(IC設計)、泰博科技(醫材)、和成欣業(衛浴)、士林電機(機電設備)、裕隆汽車、瑞統科技(PCB測試)、台啤竹南/烏日廠(食品)、信鍇實業(金屬射出成型)、南亞電路板(PCB)、南亞科技(DRAM)、九上科技(金屬零件)、盟立自動化(設備)、台灣上村(化學品)、加高電子(石英元件)、台超企業台北/東莞/蘇州(量測設備代理)、和大工業(齒輪與軸類)、中興工程顧問(技術服務)、愛地雅工業(自行車)、奇美材料(偏光板)、台灣松下電器(家電)、豐華交通工業(汽車後視鏡)、四維企業/四維創新材料(膠帶)、愛爾蘭商速聯(自行車零組件)、朝友工業(螺絲金屬零件)、永豐餘消費品台中/新屋/桃園廠/台北/揚州廠(紙張)、勝一化工(化學原料)、淡江大學、健行科大、精材科技(封裝)、應美盛(MEMS設計)、彰化縣勞資關係協進會、上銀光電(太能陽版)、大豐環保(回收)、元太科技(電子紙)、健策精密工業(導線架,均熱片)、宸鴻光電(觸控面板)、東琳精密(封測)、盟創科技/合勤集團(網通)、台灣太陽油墨(化學品)、中鼎工程(建築)、伍仕電子(被動元件)、信越半導體(矽晶圓)、合盈光電(光學鏡頭)、聯鈞光電(光電元件,雷射元件)、菱生精密(封測)、利凌企業(攝影機)、新日光(太陽能板)、台灣山特維克合銳(合金工模具)、桃園航勤(物流)、優麗國際、環球驗證、資策會、自強、工研院、錫力科技(綠能,燃料電池)、光寶科技中和/高雄/內湖廠(4C)、美律實業(電聲產品)、住華科技(偏光板)、麥格納汽車(鏡頭影像辨識)、台灣精星(SMT)、台灣電力、達佛羅(工具機)、捷時雅邁(彩色濾光片,化學材料)、桃園工業會、瑞儀光電(背光模組)、台郡科技(FPC)、新應材(光阻材料)、城紹科技(運動器材)、台灣思科系統(軟體服務)、華東科技(封測)、威潤科技(衛星定位監控器)、伸興工業(縫紉機)、寶成國際-台灣/中國(陽新,安福)/印尼廠(球鞋)、立昌先進(被動元件)、韋僑科技(電子標籤門禁)、資生堂(化妝品)、華城電機(變壓器,風力系統)、元成工業(油封/油環/迫緊密封件,減震系統)、新竹工業區廠商協進會、南茂科技(封測)、微采視像科技(廣視角光學膜)、旭硝子/艾杰旭顯示玻璃(玻璃)、茂迪太陽能(太陽能模組)、美光記憶體(DRAM)、ANSYS安矽思科技(分析軟體)、德律科技(測試設備)、英濟(電子零件,醫療器材)、致茂電子(量測設備)、精華光學(帝康隱形眼鏡)、科奈傑科技(智能變色玻璃)、RT潤弘精密/潤泰集團(預鑄)、電路板協會、宏于電機(配電盤,電力工程)、豐達科技(航太/電子/工業用扣件)、上銀科技(傳動控制系統)、邁萃斯精密/陸聯精密(工具機)、大銀微系統(MEMS)、彰化工業會、悅城科技(面板薄化製程)、旺矽科技(探針卡)、昇祥企業/豐盈企業(起司,可可)、百福林(突波吸收器)、欣銓科技(封測)、台灣建築中心、華淵電機(電裝馬達)、同昌機械(玻璃強化爐)、東遠精技(網版印刷機)、信昌電子陶瓷/華新科技(陶瓷被動元件)、山野電機工業(電動驅動器)、中強光電/台灣揚昕(光學元件,光學膜)、台灣杜邦、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南科產學協會、台灣價值工程協會、正瀚生技(化學肥料)、龍華科大、創維塑膠(塑膠射出)、艾姆勒車電(散熱模組)、達邁科技(聚醯亞胺薄膜)、松瑞製藥(西藥原料,化學品)、全球傳動(傳動控制系統)、台灣先藝科技-竹科/南科(半導體設備)、群光電子(電腦周邊商品,視訊影像,鏡頭模組)、群光電能(電源供應器)、四零四科技(工業網路通訊)、明安國際(高爾夫球桿,碳纖維車架)、史丹利七和國際(手工具)、矽格企業-湖口廠/新竹廠(封測)、新普科技(電池)、環球晶圓/中德電子材料(矽晶圓)、精誠資訊(軟體-BD)、佳凌科技(光學鏡頭) 、安博全球航太科技(飛機引擎零組件加工)、微星科技(電腦系統)、TYC堤維西交通工業(車燈)、建準電機工業(精密馬達,微型風扇與散熱模組)、和喬科技(硬碟片,鋁基片)、義隆電子/義明科技(IC設計)、達運精密工業(背光)、康普材料科技/天弘化學/恆誼化工(化學品)、國家中山科學研究院(國防系統)、新代科技(自動控制)、奇景光電(IC設計)、中美矽晶(矽晶圓)、黑松企業(食品飲料)、優達科技(資通訊)、美商亞敦電子(連接器,線材)、啟碁科技(無線通訊)、中鴻鋼鐵(鋼鐵製品)、聯陽半導體(IC設計)、大毅科技(被動元件)、東元電機(馬達,變頻器…)、Intel英特爾(IC設計製造)、雲林科大、建國工程(工程,建築,機電)、力新國際科技(光學辨識)、品質經理人協會、鑫創科技(IC設計)、長岡機電(電梯,捲門)、穎崴科技(半導體測試治具,探針卡)、東友科技(印表機,3D列印)、詠農工業(金屬零件加工)、凱銳光電(車用影音,資通,感測零件)、昱嘉科技(隱形眼鏡)、原相科技(IC設計)、瑋一實業(SMT)、西柏科技(視訊轉換器)、瑞健公司(醫療器材)、全家便利商店(零售商)、高力熱處理工業(金屬加工)、順天堂藥廠(科學中藥)、聯詠科技(IC設計)、建興儲存科技(SSD硬碟)、新美齊(建築)、文化大學、中華凸版電子(CF)、
*Journal Paper:
1. C.-M. Lin and Y.-S. Lin (2023), “Utilizing a Two-Stage Taguchi Method and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for the Precise Forecasting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Risk,” Bioengineering, vol. 10, no. 11, 2023, doi: 10.3390/bioengineering10111286. (SCI, Q2)
2. Y. Leu and C.-M. Lin* (2021), “Optimizing Optical Film Lamination to Enhance the Luminance of TFT-LCD Displays Using the Taguchi-NNGA Method,” Materials (Special Issu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for 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vol. 14, no. 16, 2021, doi: 10.3390/ma14164481. (SCI, Q2)
3. Y. Leu, C.-M. Lin*, and W.-N. Yang (2021), “Reducing Thickness Deviation of W-shaped Structures in Manufacturing DRAM Products using RSM and ANN_GA,” IEEE Transactions on Components, Packaging an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vol. 11, no. 6, pp. 899-910, 2021, doi: 10.1109/TCPMT.2021.3082419. (SCI, Q3)
4. Y.-W. Lin and C.-M. Lin (2021), “Optimization of the Deposition Condition for Improving the Ti film Resistance of DRAM Products,” Lecture Notes of the Institute for Computer Sciences, Social-Informat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Engineering, LNICST, vol. 354, 2021, doi: 10.1007/978-3-030-69514-9_40.
5. C.-M. Lin and Y. Leu (2020), “Applying Taguchi’s Method,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and Genetic Algorithm to Reduce the CoSi2 Resistance Deviation of DRAM Products,” IEEE Transactions o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vol. 33, no. 3, pp. 404-412, Aug., 2020, doi: 10.1109/TSM.2020.2993880. (SCI, Q2)
6. C.-M. Lin, L.F. Chen, and C.-T. Su (2016), “Supplier Quality Management in TFT-LCD New Product Development: A Case Study,” Journal of Quality, vol. 23, no. 6, pp. 351-374, Dec., 2016, doi: 10.6220/joq.2016.23(6).01. (EI)
7. C.-T. Su, C.-M. Lin, and C. Alec Chang (2012), “Optimization of the Bistability Property for Flexible Display by an Integrated Approach Using Taguchi methods, Neural Networks and Genetic Algorithms,” Microelectronics Reliability, vol. 52, no 7, pp. 1492-1500, Jul., 2012, doi: 10.1016/j.microrel.2012.02.025. (SCI, Q2)
8. C.-T. Su, C.-M. Lin, and C.-C. Hsu (2012), “Optimization of the Optical Whiteness Ratio for Flexible Display by Using Taguchi’s Dynamic Approach,” IEEE Transactions o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vol. 25, no. 1, pp. 2-15, Feb., 2012, doi: 10.1109/TSM.2011.2170184. (SCI, Q2)
TMS僑擎創新管理顧問
<-- 按圖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