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人創業就是為了財務自由跟時間自由,但事實上,創業初期是「財務不自由、時間不自由」。據經濟部中小企業處創業諮詢服務中心統計,一般民眾創業,一年內就倒閉的失敗率高達90%,五年內剩下存活下來的10%又有90%會倒閉,由數據就可以知道,創業失敗的原因不是沒有錢,而是更深層的問題。「試試看!」反正大不了失敗再回去上班的心態,如果用這種心態來創業當老闆,我相信成功的機會不大。創業是為了做老闆,不是買工作。
「你在找零成本、不用囤貨、沒有風險、而且可以在家工作的創業項目嗎?」每次我在網路上看到這些創業者的問題時,都有一種無力感,不知道該怎麼幫助他們。他們最常問的是:「目前有什麼生意是可以做的?最好零成本、不用囤貨、沒有風險、而且可以在家工作。」每次看到這邊,我都快要暈倒了!難道,這些想當老闆的人,真的連一點風險都不願意承擔嗎?
不願付出,如何收穫?
有一陣子,我常回大學找大學同學,或者去其他學校接觸有關創業相關的社團活動,有一部分的同學們會問我現在在做什麼。就我所知,現在好多學生對本科系的工作沒有興趣或覺得沒有前途,所以都想在畢業後創業。可是,當我反問他們想創什麼業的時候,答案幾乎只有一個:網拍。
我想會造成這樣的原因有幾個:
門檻低,不用什麼資金。
沒有屯貨的壓力,風險比較小。
如果沒有賣掉,可以自己用。
其中我統計過,裡面最多人回答的原因,就是第三個「如果沒有賣掉,可以自己用。」我曾經有上過一個網拍知名賣家開的課程,當時講師跟我們這堂上課的學員說:「如果你有抱持東西賣不掉、反正可以自己用的心態,你還是別做網拍好了!」
「試試看」的錯誤心態
一般人創業就是為了財務自由跟時間自由,但事實上,創業初期是「財務不自由、時間不自由」。據經濟部中小企業處創業諮詢服務中心統計,一般民眾創業,一年內就倒閉的失敗率高達90%,五年內剩下存活下來的10%又有90%會倒閉,由數據就可以知道,創業失敗的原因不是沒有錢,而是更深層的問題。
一般來說,哪一類型的人比較多會創業?非常熱血剛畢業的畢業生?錯!家裡有錢的富二代?錯!已經成功的企業家?錯!是不安於現狀想要自己出來「試試看」的上班族。
老闆壓榨我,我要把老闆Fire,自己出來當老闆!
這個工作好像沒什麼遠景,自己出來當老闆試試看!
我失業了,找不到工作,加盟個小攤車來自己做!
沒錯!就是「試試看!」反正大不了失敗再回去上班的心態,如果用這種心態來創業當老闆,我相信成功的機會不大。創業是為了做老闆,不是買工作。許多人常常掉入創業的陷阱,總以為自己在創業,但實際上,卻只是又買了一份工作給自己。在創業初期,或許因為沒什麼錢,所以自己除了是老闆之外,還要身兼員工,但是當事業開始賺錢時,是否應該開始把原本是員工做的事情給外包呢?而讓自己可以更專注於老闆該做的事情上。千萬別為了省小錢,讓自己陷入無止境的工作中。
沒有一項創業是不辛苦的
在我開始做教育訓練的初期,真的非常的辛苦!剛開始創業什麼都不是很懂,從寫文案、做美工、架網頁、找場地、當客服等等,全部都要想辦法解決,剛開始真的很辛苦,前半年一個月賺不到3,000 元,曾經窮到一個月只賺兩千多塊,連房租都付不出來,一個月有半個月睡在公司,即使租屋處離公司走路只有5 分鐘,但這就是創業者會遇到的事。
一直到現在,我創辦了「豐盛加企業管理顧問有限公司」,累積開課期數已逾30 期,服務學員超過上百位。在這中間的過程,其實一定會遇到很多問題,團隊會有爭執、吵架,但這些都是必經的過程。
從0到1的階段,你必須像塊海綿,盡可能的吸收任何新知;你要開始培養你的眼光,因為你還沒有判斷是非跟人的能力;你必須會察顏觀色,這是你結交人脈最重要的時期;你必須把握每一次機會,因為你不知道誰將會成為你的貴人;你必須堅持到底,這會是你人生最困苦的時刻,因為,你不知道什麼時候會苦盡甘來,可能是一年、可能是五年、甚至可能不會成功,你必須能忍別人不能忍。孟子云:「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如果你沒有成功一帆風順的創業,那這就是你必須接受的事實。
如何踏出創意的第一步
想像一下,如果有一天,能夠自由的安排自己的時間,並做著自己喜歡的事情,那該有多好!再想像一下,如果有一天你進了老闆的辦公室並對他說;「老闆,我要辭職去外面奮鬥了,很高興跟您相處的這段時間,也謝謝您一路的提攜跟照顧,希望之後我們始終能保持聯絡,謝謝。」不知道這段話是多少上班族的心聲。
很多上班族都想出來創業,過著自己為自己負責的生活,有就是「自由」。但是事與願違,很多人就是沒有辦法踏出第一步,也可以說是「不知道怎麼踏出第一步」,所以只能繼續抱怨、繼續上班、繼續過著為別人負責的生活。我相信很多人不是不願意出來創業,只是不知道如何開始,因為也從來沒有人教過我們要怎麼創業,只有學過怎麼找到好工作,那自然而然,對於未知的事物就很難知道怎麼開始運行。
萬事起頭難
2010年我剛開始創業的時候,哪知道要怎麼做教育訓練,我又不是本科系的學生,只能靠自己的摸索。
在這摸索的兩年過程中,我發現,雖然創業從無到有的方法有很多種,但是每個創業家其實都有一定的模式在運行,從剛開始的發明產品、解決顧客需求、包裝行銷到成功賣出商品,是可以拆解成幾個步驟去分析的。只要按照下列流程跟步驟去執行,就可以發現其實要開始創業不是一件難事。
如何發想?
上班族開始創業,基本上可以從「興趣」開始發想,什麼是你有興趣的、專精的,你對於這個事物一定有相當程度的了解,做有興趣的事情,也比較容易持久且有熱情。
你有什麼困擾?
在你做這些事情時,你有什麼困擾?跟你做同樣事情的人有沒有相同的問題?是不是有人曾經詢問過你解決方法?
上網Google有沒有解決你問題的商品
有可能有人已經解決了你的問題並做出商品了,這是很常有的事,所以你可以先上網查詢看看有沒有相關商品或搜尋多寡,一方面也可以看有同樣問題的人多不多。如果不知道怎麼找,你可以想想你自己想查的時候會打什麼關鍵字,或許就可以找到你要的商品。
是否有人願意花錢解決這些問題?
你的服務使否有人願意買單?這個服務是否需要重覆消費?產品主要就是要解決別人的問題,如果你是初期創業又沒有雄厚資金的話,建議你找到別人已經需求的問題解決,而不是想辦法朔造別人的需求,因為你沒那個時間等待種子發芽長大。
是否可以標準化?
如果可以標準化的話,那就可以委外給別人去操作,因為重點不是賺多少錢,而是「你可以賺到錢又賺得很輕鬆」,錢不要怕別人賺,如果你能夠複製這個事業的模式在其他產業也如法炮製,你是不是建立了很多重的被動收入,那相對而言這種創業的模式風險也是比較低的。
實際案例分享
小吳是個從事保險業務的社會新鮮人。他每天早上九點先進公司開早會,接下來開始打電話連絡舊客戶並做新客戶的業務開發,接著就出外拜訪聯絡好的客戶,下午五點時再回到公司跟主任報告今天的狀況。
在拜訪客戶的時候,有些客戶會請小吳順道買杯咖啡進公司,小吳也很願意幫這個忙。由於小吳跑的客戶很多都是在商辦大樓上班,通常一整棟可能就有快一百間公司行號,再加上附近幾棟可能有四五百間公司以上。
在幫忙買咖啡的過程,有越來越多的客戶希望小吳幫忙帶杯咖啡,為了討好客戶增加自己的業績,小吳也不得不答應。但一個請他幫忙買、兩個請他幫忙買⋯⋯十個請他幫忙買,就算是年輕力壯的小吳也會覺得很麻煩,而且到後來,甚至都要幫忙買二十幾杯以上。
突然有一天,小吳靈光一閃:「如果這些咖啡,都是我賣給我的客戶的,就算只賺些零頭,一天也可以賺個四、五百元,好像也不錯。」當時是2001 年,超商還沒有賣咖啡也沒有85度C,所以上班族要買咖啡都要走一段距離到才買得到。於是,小吳就找了一間咖啡還不錯喝但生意不好的店家,然後對老闆說:「老闆啊,我這邊有很多人要買咖啡,我可以每天來跟你叫,但是你每杯必須給我一定的折扣。」咖啡廳老闆心裡想說:「與其店裡都沒有生意,還不如做這筆天上掉下來的訂單,反正給折扣也只是賺比較少而已。」於是就欣然答應了。
接著小吳在每天早上打電話連絡客戶的時候,就會請客戶統計他們公司有多少人要幫忙帶咖啡,然後統計完所有客戶就跟咖啡廳下訂單,叫老闆把煮好的咖啡送到商辦大樓底下,自己再拿上去給客戶。
剛開始的時候,小吳只是因為客戶的需求所以順道買杯咖啡帶過去,但他發現所有的人都有這樣的問題時,就察覺到這是一項商機。
小吳當時一個月薪水三萬多,業績好的時候有四萬多。但他在做這門咖啡外送生意的時候,全盛時期業績一天可以賺兩千多元,一個月光靠送咖啡就賺六萬多。而他一天所要花的時間,就只有固定早上十點打電話給客戶統計咖啡數量,再跟咖啡廳老闆下訂,接著再到商辦底下接貨拿咖啡上去給客戶,總共只花他一個小時的時間,但產值卻是做保險的兩倍。
為什麼小吳可以賺到這筆錢?因為小吳掌握了客戶名單並且做到了上述我們講的幾件事。
發現客戶有需要咖啡的困擾 買咖啡很麻煩
提供了解決的方案 幫客戶代買咖啡
提供了好的收費方式 貨到付款
客戶願意花錢買這項服務 提供了價值
接著就把這門生意變成例行公事 生意標準化
有時候做生意或創業,不一定一定需要辭職或是資金。有時候只是一個想法、一個概念。只要有人買單,它就是一個好的商業模式。
以上的事都做到了,收入就源源不絕的進來。
小資世代智富心法
‧創業可以從「興趣」開始發想,什麼是你有興趣的、專精的,你對於這個事務一定有相當程度的了解,做有興趣的事情,也比較容易持久且有熱情。
‧試著開始去想想當你在做有興趣的事情的時候,你有什麼困擾?跟你做同樣事情的人有沒有相同的問題?是著去想解決的方法。
一般人創業就是為了財務自由跟時間自由,但事實上,創業初期是「財務不自由、時間不自由」。據經濟部中小企業處創業諮詢服務中心統計,一般民眾創業,一年內就倒閉的失敗率高達90%,五年內剩下存活下來的10%又有90%會倒閉,由數據就可以知道,創業失敗的原因不是沒有錢,而是更深層的問題。「試試看!」反正大不了失敗再回去上班的心態,如果用這種心態來創業當老闆,我相信成功的機會不大。創業是為了做老闆,不是買工作。
‧如果你是初期創業又沒有雄厚資金的話,建議你找到別人已經需求的問題解決,而不是想辦法朔造別人的需求,因為你沒那個時間等待種子發芽長大。
‧錢不要怕別人賺,如果你能夠複製這個事業的模式在其他產業也如法炮製,你就可以建立了多重的被動收入。(本文精選自全書,陳若雲整理)
作者︰張景泓
77年次,中原大學化學系畢業後因不想成為上班族而投入創業的旅程,現任豐盛加企管顧問、詠庒國際、克靈清潔用品等多家公司負責人。從半年一個月賺不到3,000元;直到現在投身教育訓練,開課期數已逾30期,服務學員超過上百位,年營業額超過500萬,卻也曾因合夥失利慘賠700多萬。24歲賺到人生第一個100萬,在同年買了人生第一棟房子,更複製成功模式隔年已累積多間房地產。
出版:凱特文化(2013年9月)
書名:我25歲,擺脫22K
文章出處 |作者︰張景泓;陳若雲整理 原文作者 |本文精選自《我25歲,擺脫22K》 發佈日期 |2013-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