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趨勢 1.2007年3月16日----歷史的瞬間 2.《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特點 3.國務院制定實施條例的背景 二、盈餘分配及投資架構影響 1.對外商的影響---剝台商兩層皮? 2.經過投審會的台商投資案稅負分析 3.個人投資者與公司投資者,課稅會有差別? 4.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大陸股利扣繳稅回台可抵! 5.大陸的投資架構真的需要改變嗎? 6.改變架構後的節稅空間如何? 7.香港公司一定適用租稅協定嗎?來料加工廠之境外委託方會在大陸被視為居民企業課稅? 8.改變投資架構是否影響已享優惠? 三、原大多數製造業台商適用的定期減免稅優惠,何去何從? 1.對生產型外商的影響---二免三減半的過渡期Vs-強制給予二免三減半的過渡期! 2.2007年3月16日前取得公司營業執照,就可以高枕無憂了嗎! 四、外國公司也會在大陸課稅嗎? 1.屬人主義還是屬地主義? 2.居民企業---25%!台灣公司是中國稅務上的居民企業嗎?實際管理機構如何理解? 3.非居民企業---25%還是10%?要由實際聯繫-及機構、場所來定! 五、企業所得稅稅率並非全部為25%,仍有差異! 1.企業所得稅稅率一覽表 2.特定對象所得可以免徵企業所得稅 3.小型微利企業為20%,如何認定? 4.國家需要重點扶持的高新技術企業為15%,如何取得? 5.特定產業--免徵/減半企業所得稅 6.特定項目--國家重點扶持的公共基礎設施項目/環境保護、節能節水項目---三免三減半 7.居民企業技術轉讓所得-----免徵、減徵企業所得稅 8.特定區域---可減免稅 六、應納稅所得額原則 1.會計原則與稅法規定不一致,怎麼辦? 2.應納稅所得額---所得認定/一般規定 3.創業投資企業—--特定比例抵扣應納稅所得額 七、應納稅所得額---收入 1.應納稅所得額---收入會與開發票數有差異嗎? 2.免稅收入---國債利息收入/符合條件的居民企業之間的股息 3.綜合利用資源—減計收入 八、應納稅所得額---扣除 1.應納稅所得額---扣除原則 2.應納稅所得額---扣除----與員工相關部分/借款費用及匯兌損失/業務招待費支出、廣告和業務宣傳費支出/特定提取 /租賃費/ 管理費/公益性捐贈 3.加計扣除優惠---研究開發費用企業安置殘疾人員所支付的工資 4.稅前不得扣除之支出 九、資產稅務處理 1.資產稅務處理---原則 2.固定資產的稅務處理Vs長期待攤費用稅務處理 3.可以按日計提折舊嗎?可以加速折舊嗎? 4.生產性生物資產的 十、應納稅額 1.境外已納稅所得之抵扣 2.特定設備------投資抵減 十一、就源扣繳 1.稅務機關可以由其他案子款項中追繳? 2.扣繳時點是在給付時嗎? 十二、特別納稅調整 1.特別納稅調整(一般反避稅條款GAAR)—背景及法律規定 2.關聯方、獨立交易原則、合理方法如何確定? 3.預約定價安排 4.稅局要求的相關資料如何準備? 5.稅局的核定方法 6.稅局已在關注債權性投資,遏制資本弱化 7.稅局可對不符合獨立交易原則/不具有合理商業目的安排業務,追溯調整期十年?! 8.不具有合理商業目的是指?-稅局自由裁量權會變大?! 9.加收利息 10.駝鳥一下---中國有同業利潤核定嗎?報多少才合理? 十三、稽徵 1.居民企業/非居民企業納稅地點 2.個體繳納原則 3.納稅年度 4.預繳(暫繳)要求 5.人民幣繳稅及退稅 十四、經濟特區稅率明確了嗎?---仍有未明確處! 1.低稅率優惠的地區 2.對外經濟合作和技術交流的特定地區 3.其他鼓勵類企業
2008年大陸《企業所得稅法》及《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全面解讀及因應
《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從2008年1月1日起執行,中國從此將逐步告別企業所得稅“雙軌”時代。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亦已於2007年12月6日正式問世,由原草案之175條刪為133條,仍有不少尚待明確處。
根據企業所得稅法的精線條立法原則,實施條例似乎技術地明確與原來中國內外資企業所得稅政策的銜接事項,並就外商普遍關注的稅前費用扣除、涉外企業優惠、關聯交易、反避稅措施等內容進行原則性的闡述。台商如何規避因新稅法實施所帶來的稅收風險、如何充分利用新稅法的相關優惠做好租稅規劃,是台商面前急需瞭解和克服的難題。
適合對象(說明):財務部門、出納、會計人員或對此課程有興趣
倪維
目前開課3場
富士略企業智庫股份有限公司 專任講師
臺灣-海峽兩岸企管顧問股份有限公司 資深專業投資顧問師
臺灣-致遠會計師事務所 經濟法及稅法特聘講師
新竹縣工業會 大陸稅務法律志工顧問師
中小企業聯合輔導中心、海基會、外貿協會等機構講師
《投資中國》 特約作家
《稅務旬刊》 特約作家 ...more